静心

当前位置:首页 > 静心 >

静心

枇杷叶
2009-02-15 20:37

  • 枇杷叶

  • 【枇杷叶的功效介绍】:
    枇杷叶 (《别录》)
    【异名】巴叶(《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枇杷条。
       
    【采集】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药材】干燥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4~9厘米。
       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部全缘。
       羽状网脉,中脉下面隆起。
       叶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上面有光泽;下面茸毛棕色。
       叶柄短。
       叶革质而脆。
       气无,味微苦。
       以叶大、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还有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牻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己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
       还含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及C等。
       又含山梨糖醇。
       
    【药理作用】叶提取物无抗菌作用,还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生长。
       
    【炮制】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枇杷叶丝lOO斤,用炼熟蜂蜜26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枇杷叶后,粗布拭上毛令净,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
        ②《纲目》: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良。
       
    【性味】苦,凉。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枇杷叶的功效】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①《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②《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④《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⑤《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⑥《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选方】①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母一钱五分,叭旦杏仁二钱,广陈皮二钱。
       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滇南本草》) ②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
       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
       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
       (《本草衍义》) ③治声音嘶哑:鲜枇杷叶一两,淡竹叶五钱。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④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半升。
       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啘止则停。
       (《古今录验方》枇杷叶饮子) ⑤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拭去毛,炙)四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五两,甘草三两(炙,锉)。
       上三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枇杷叶汤) ⑥治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一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一分。
       上药捣细罗为散,如吐者,乳头上涂一字,令儿咂便止。
       (《圣惠方》枇杷叶散) ⑦治衄血不止:枇杷叶,去毛,焙,研末,茶服一、二钱,日二。
       (《圣惠方》) ⑧治肺风鼻赤酒齄:枇杷叶,去毛,焙干末之,茶调下一。
       二钱,日三服。
       (《本事方》) ⑨治痘疮溃烂:枇杷叶煎汤洗之。
       (《摘元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枇杷叶3两、茄梗5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再加单糖浆240毫升。
       日服3次,每次10毫升,20天为一疗程。
       治疗167例,结果近期控制42例(25%),显效60例(36%),好转35例(20%),无效30例(18%)。
       据观察,止咳作用强,祛痰作用差;对单纯型气管炎较好,对哮喘则无效。
       治程中无毒性反应。
       另有用野批杷叶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
       每次用0.5毫升,在二侧定喘穴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治疗59例,显效14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
       对喘息型患者有较好疗效。
       
    【名家论述】①《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
       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②《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火气上炎,则为卒啘不止。
       啘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
       《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
       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啘止也。
       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
       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③《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
       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灼而舌干口燥,养肾气也;或瘟疫暑喝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④《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
       《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啘,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的叶.味苦, 性凉.入肺、胃经.功能: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主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内服:煎汤, 10~15g(鲜品 15~30g);熬膏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枇杷叶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Nerolidol)和金合欢醇(Farnesol).尚有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牻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 γ-己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亦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还含山梨糖醇(Sorbitol).

      药理作用:

      1.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亦有报告指出, 枇杷叶止咳作用强, 祛痰作用较差.

      2. 抗菌作用 实验表明:本品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认为, 枇杷叶无抗菌作用, 并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3.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 枇杷叶乙醇冷浸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局部用药有抗炎作用, 温浸提取物局部用药或灌胃给药、冷浸提取物灌胃给药均无抗炎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青年痤疮 枇杷叶、桑白皮、黄柏各9g, 黄连、甘草、人参各6g, 水煎服.治疗103例, 痊愈90例, 好转8例, 总有效率为95%.【河北中医 1984;(3):36】

      2. 治疗儿童呕吐 枇杷叶、党参、半夏、槟榔各6~10g, 茯苓10~15g, 、生姜3~6g, 茅根15~20g.水煎频服.日1剂.治疗19例, 皆愈.其中服药2~4剂即愈者12例, 服药6~8剂而愈者6例, 1例百日咳服药18剂而愈.【辽宁中医杂志 1982;(9):36】

      方剂选用:

      1. 治疗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拭去毛, 炙)四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 焙)五两, 甘草三两(炙).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 水一盏, 入生姜一枣大, 切, 同煎至七分, 去滓稍热服, 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枇杷叶汤)

      2. 治疗妇人患肺热久嗽, 身如炙, 肌瘦, 将成肺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 各如常制, 治讫.同为末, 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 各含化一丸.(《本草衍义》)

      3. 治疗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一分(拭去毛, 微炙黄), 母丁香一分.上药捣细罗为散, 如吐者, 乳头上涂一字, 令儿咂便止.(《太平圣惠方》枇杷叶散)

      4. 治疗衄血不止:枇杷叶, 去毛, 焙干末之, 茶调下一二钱, 日三服.(《本事方》)

      配伍效用:

      枇杷叶配代赭石、旋覆花 枇杷叶清胃降逆化痰;代赭石降逆;旋覆花降气止呕化痰.三药伍用, 有降逆止呕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疗呕吐因痰湿所致者.

      枇杷叶配伍芦根、竹茹 枇杷叶、竹茹均清胃降逆;芦根清热生津止呕.三者伍用, 有清热生津、降逆止呕之功效, 用於治疗胃热所致之呕吐、口干等症.

      枇杷叶配伍前胡、桑叶 枇杷叶清肺下气、化痰止咳;前胡清热化痰解表;桑叶疏散风热.三者合用, 有疏风、清热、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疗外感风热所致之发热、咳嗽、痰黄者.

      枇杷叶配伍沙参、黄芩、桑白皮 枇杷叶清肺下气、止咳化痰;沙参养阴清热;黄芩清热泻火;桑白皮泻热平喘.四药共用, 有清热养阴、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热所致之高热口渴、咳喘痰黄者.

      枇杷叶配伍生姜 枇杷叶清胃止呕化痰;生姜温中止呕化痰.二者相伍, 寒温并用, 有止呕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疗痰饮所致之呕逆.

      【注意事项】

      宜忌:`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 法并忌之.'(《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枇杷叶毛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性, 可引起强烈咳嗽和呕吐.

      临床曾有因服用前未去毛而致严重咳嗽, 乃至喉头水肿1例的报告.

      【医家论药】

      `枇杷叶, 治肺胃之病, 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 而逆者不逆, 呕者不呕, 渴者不渴, 咳者不咳矣.'(《本草纲目》)

      `枇杷叶, 安胃气, 润心肺, 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 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 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灼而舌干口燥, 养肾气也;或瘟疫暑而热渴不解, 凉心气也.'(《本草汇言》)

      `枇杷叶, 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 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 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 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重庆堂随笔》)

      附注:实验结果表明:带毛枇杷叶在煮提过程中绒毛不易脱落, 而且极大部分可以过滤除去.因此用枇杷叶作制膏原料应用时, 可以不刷去其绒毛, 而以加强过滤, 防止绒毛过多进入药液来控制.在作为原料细粉及配方应用时, 则叶上绒毛必须刷净, 以免绒毛直接刺激黏膜而产生致咳副作用.

  •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